和平年代的“寸土不让”
日期:2025/8/7    来源单位:邢台工区   上传人:任兵茹   点击数:60      

当银幕上那方褪色的背景布缓缓展开,当他们靠着一张张背景布来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,当那句寸土不让从干裂的嘴唇中颤抖着说出时,我再也无法控制决堤的泪水。电影《南京照相馆》中炮火连天、横尸遍野、血流成河我都绷住了,而这里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。在国土沦丧的年代,人们连真实的山河都不得见,只能通过一方背景布神游祖国。而今天,我们习以为常的说走就走的旅行,对那个时代的人们而言,竟是遥不可及的奢望。

《南京照相馆》中那个狭小空间里的背景布,是战时人民精神世界的微缩景观。照相馆老板小心翼翼地更换着不同风景的背景布:黄山的奇松、西湖的碧波、长城的雄姿……这些今天我们可以随时亲临的风景,在1937年的南京却成了需要用生命去想象的奢侈品。寸土不让四个字听来豪情万丈,正是先辈们用自己的血肉换来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。

坐在电影院的软椅上流泪时,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办公桌上那盆无人问津的绿植,窗户外随时可见的城市天际线,手机里存储的各地旅行照片,都是那个黑暗年代的人们无法想象的日常。我们抱怨工作繁琐时,可曾想过战乱中的人们连工作这个概念都是奢侈?我们为假期短暂烦恼时,是否记得有人终生未能踏出沦陷区一步

作为当代职场人,我们的寸土不让有了全新内涵。它不再是用血肉之躯死守战壕,而是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坚守职责与匠心。一位教师认真准备的每堂课,一名工程师反复推敲的每个数据,一名高速养护人捡拾着抛洒物,都是和平年代对寸土不让的生动诠释。电影中那方背景布提醒我们:今天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,本身就是一种来之不易的和平红利。

从背景布上的虚假山河到手机里的实时导航,从战火中的朝不保夕到办公室里的稳定收入,历史的对比不应只带来短暂的感动,而应转化为持续的前行动力。《南京照相馆》的价值不在于让我们沉溺于悲情,而在于唤醒对当下生活的清醒认知。那个照相馆里的人们用背景布维系着对山河的想象,而今天的我们则用双脚丈量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——这才是对历史最好的告慰。

走出影院,看到街头熙攘的人群,高楼林立的城市,我突然明白:我们正在书写的,正是当年那些站在背景布前的人们梦寐以求的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