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晨九点,我刚下夜班,顺路走进了街角的菜市场。一夜的绿通核查让我有些疲惫,但当目光落在那一筐筐鲜嫩欲滴的青菜上时,心却忽然柔软了下来。
我仔细挑了几把青菜。摊主是个五十多岁的妇女,皮肤晒得微黑,笑容却格外淳朴:“刚从地里摘的,洗洗就能下锅,不打药,吃得放心。”我点点头,付了钱。看着菜市场玲琅满目的蔬菜,心里泛起层层涟漪。
这满目的绿色,让我想起了那条我日日守护的高速公路。
每天,我站在收费亭里,看着一辆辆车呼啸而过。有拉着建材的重卡,有载着乘客的客车,也有那些满载农产品的绿通车辆。它们从四面八方驶来,又奔向城市的大街小巷。而就在这些车斗里,常常堆满了和眼前一样的新鲜蔬菜——沾着泥土,带着晨露,承载着农人的辛劳与希望。
我曾亲眼见过一辆绿通车在查验时打开篷布,那一瞬间,翠绿扑面而来,像把整个田野搬上了车。司机老哥擦着汗说:“凌晨三点就装车,赶着早市卖个好价钱。”那一刻,我突然明白:原来我们每天所经手的,不只是几张通行卡、几笔通行费,更是千家万户餐桌上的安心与温度。
高速公路,是钢铁与水泥铺就的脉络;而这些绿色的蔬菜,是大地最本真的馈赠。一个连接远方,一个滋养当下。它们看似毫无关联,却在这条路上悄然交汇。
有时我在想,我们的工作何其平凡,日复一日地收卡、刷卡、放行,像机械般重复。可正是这无数个“平凡”的瞬间,才让一车车蔬菜得以穿越风雨、跨越山河,准时出现在清晨的菜摊上,端上百姓的饭桌。没有畅通的路,就没有新鲜的菜;没有默默的守护,就没有安稳的生活。
记得去年冬天,一场大雪封路,许多绿通车辆滞留在站口。我们连夜协调,第一时间放行农产品运输车。当最后一辆满载白菜的货车缓缓驶过时,司机摇下车窗,递来一棵还带着冰碴的大白菜,笑着说:“妹子,送你一棵‘雪里翠’!”那一刻,寒风刺骨,我却觉得心里暖得像烧了团火。
如今,每当我看到这些绿油油的蔬菜,就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些在凌晨出发的农人,想起那些风雨兼程的司机,想起自己在亭子里一次次抬杆、放行的身影。原来,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,参与着一场无声的接力——从土地到餐桌,从田间到城市,从辛劳到温饱。
回家的路上,我拎着那袋青菜,脚步轻快。我要用这把带着晨露的青菜,为家人炒一盘清炒时蔬。油锅滋响,菜香四溢,那是生活的味道,也是劳动的回响,更是高速公路带给老百姓的滚滚温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