粽叶裹着糯米沉入沸水中时,我忽然想起《岁时广记》里 “端午以菰叶裹黍米煮之”的记载。这个历经千年的传统节日,从来不止是舌尖上的香甜,更是藏在艾草香、五彩绳、龙舟桨里的生命隐喻,如同一部古老的智慧典籍,在岁月长河中轻轻翻开,向我们诉说着关于责任与传承。
用宽大的粽叶将糯米紧紧包裹,沸水中的粽叶用温热的拥抱,让松散的米粒凝聚成坚实的棱角,正如人生中那些看似严苛的 “规则”,实则是成长的养分。就像高速收费员日复一日的规范服务:标准化的手势是束缚,却能让司乘感受到尊重;严格的收费流程是束缚,却能守护通行秩序的公平。粽叶教会我们:真正的自由从不是随心所欲,而是在规则的框架内舒展生命的张力,就像粽子在粽叶的包裹中,最终以完整的姿态呈现香甜。屈原在《离骚》中写道“路漫漫其修远兮”,他用一生的坚守诠释了理想主义的“包裹之道”—— 即便被世俗的棱角刺痛,依然以信念为粽叶,包裹住内心的纯粹。这种“束缚中的绽放”,恰如端午的粽香,历经蒸煮的淬炼,才散发出穿透时光的芬芳。
门楣上的艾草在晨风中轻轻摇曳,以独特的香气驱散蚊虫、守护安康。《本草纲目》中对艾草有 “止血安胎,温经散寒” 的记载,它用看似柔弱的枝叶,默默承担着守护的责任。高速收费员的岗位如同艾草:我们在方寸岗亭间迎送晨昏,用微笑驱散司乘的疲惫,用责任守护道路的畅通。艾草的智慧在于清醒,它不追逐花期的绚烂,却以实用的价值在岁月中扎根。人生何尝不是如此?与其在喧嚣中盲目追赶,不如像艾草一样找准自己的定位,在平凡的岗位上深耕细作,以默默的付出成就生命的厚重。就像端午的艾草从不炫耀,却总能在夏日的燥热中,为人间带来一缕清凉的清醒。
龙舟竞渡的呐喊声穿越千年,人们用龙舟驱散江雾,也用团结的力量驱散生命的迷茫。我想起高速公路上的保畅时刻:当暴雨突袭导致拥堵,收费员、路政员、交警各司其职却又紧密协作,就像龙舟上的桨手,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力。龙舟哲学告诉我们:个体的力量或许微小,但当无数双手握在一起,便能划出改变潮水方向的波澜。屈原投江的孤独,最终在千万人的龙舟呐喊中得到了回应,原来,真正的理想从不会孤单,只要有人愿意接过桨,在时代的浪潮中共同前行,再遥远的彼岸也终将抵达。
我看着手中煮熟的粽子,忽然明白:粽叶是规则,糯米是本真,艾草是责任,龙舟是团结。这些被岁月包裹的端午元素,早已化作中国人的精神基因。当我们在高速收费亭里递出通行卡时,当我们在节日里依然坚守岗位时,我们何尝不是在践行着端午的哲学?以规则为粽叶,包裹住对职业的热忱;以责任为艾草,守护好司乘的平安;以团结为龙舟,在时代的江河中划向更辽阔的远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