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家的小院,是我记忆中最温暖的一方天地。它不大,却承载了我整个童年的欢笑与泪水,也封存着岁月深处的宁静与温情。
小院是青砖灰瓦围成的四方天地,门口有一棵老槐树,枝干粗壮,树冠如伞。每到夏天,蝉鸣声声,树影斑驳,爷爷总爱搬一把竹椅坐在树下乘凉,手里摇着蒲扇,嘴里哼着不知名的曲子。我常常趴在他膝头,听他讲那些重复了无数遍的旧事,仿佛每一次都能从中听出新的味道。
小院的东边是一排整齐的花坛,种着奶奶最爱的月季和茉莉。春天一到,花香四溢,蜜蜂蝴蝶纷至沓来,整个小院仿佛被染上了温柔的色彩。奶奶总说:“花儿是会听人说话的。”她每天清晨都会给花浇水、修剪枝叶,那专注的神情,就像在照顾自己的孩子。
西边是一口老井,井沿上布满了岁月留下的青苔。小时候我总爱趴在井边往下望,水面上映着天光,仿佛能看见另一个世界。夏天时,井水冰凉清甜,妈妈会用它来冰西瓜,切开时红艳艳的果肉带着凉气,一口咬下去,甜到了心里。
小院的北面是老屋,屋檐下挂着一串串风干的玉米和辣椒,风吹过来,便轻轻摇晃,像是在跳一支无声的舞。屋内陈设简单,却处处透着生活的烟火气。灶台边总飘着饭菜的香味,那种味道,是无论走多远都难以忘怀的家的味道。
如今,我已离开老家多年,在城市的高楼间奔波忙碌。但每当夜深人静,我总会想起那片熟悉的小院——那里的阳光、花香、井水、风铃,还有爷爷的蒲扇和奶奶的唠叨。它们像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,在我心中一页页翻过,温暖而真实。
老家的小院,是时光的见证者,也是我灵魂深处的归宿。它没有华丽的装饰,却有着最朴素的深情。它让我明白,无论我们走得多远,心中总有一个地方,永远为“家”保留着一扇门,一盏灯,和一段永不褪色的记忆。